经济学人信息部(EIU)和全球建筑最佳实践联盟(GBPN) 合作研究的最新报告,共同探讨了在中国实现建筑节能规模化的重要议题。

其他的主要成果包括:
•对潜在的节约成本意识淡薄,制约了节能建筑在中国的需求。中国买家对价格敏感,还没有意识到由节能建筑产生的成本节约。
•直到最近,开发商仍没有动力为节能建筑花费额外的成本,但政府的新计划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更好的商业案例。去年,政府为每一个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生态”区,提供了850万美元的补贴。
•私营部门正在帮助节能建筑中的燃料需求。公司正在越来越关注符合国家和国际绿色认证标准的建筑,他们也在为实现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目标而努力。
•增加的政府补贴和国际融资补偿了中国银行融资的差额。由于这类项目通常被认为是更加昂贵的,也就是需要更大的投资,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对节能建筑建设项目的贷款很谨慎。
中国政府正在推进促进节能建筑发展的计划,但这种激励和需求应该保持持续的发展。公司正在寻找更容易的融资渠道,同时并不畏惧更严格的立法。节能建筑快速实现规模化也取决于通过提高从购房者到企业的全民意识以促进需求-他们需要看到节能建筑的更高价值。
Analysis from experts of the GBPN network - Watch the video:
本次关于中国的案例报告是去年10月发布的EIU全球报告的后续:从建筑行业看能效与节能。
此报告的其他形式
· 要点
· 简要
· 多媒体: Analysis from the GBPN network - Watch the video
可同时参考10月份的全球报告:
从建筑行业看能效与节能,2102年 10 月
· 要点
· 简要
· 个案研究
本报告属于一个系列案例研究报告的一部分,由GBPN委托EIU完成,同时与各区域中心和合作伙伴共同合作,探讨在中国、欧洲、印度和美国投资节能建筑的前景。 (Our Network)